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,关于“人心”的问题便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哲学辩论。孟子认为人性本善,后天环境的变化才可能导致一部分人走向邪恶。而荀子则提出,人性本无善恶之分炒股能杠杆吗,既可能向善,也可能走向恶,而后天的教育和引导尤为重要。荀子强调,教育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走向正道,避免堕入歧途。这场人性之争,直到千年后的唐朝才由大诗人白居易凝练成四句简洁而有深意的诗:“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逊未篡时。向使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谁复知?”这些诗句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即使是贤明如周公,面对流言也难免恐惧;即便是权谋如王莽,篡位前也有一副谦逊之态。若没有走到极端,谁能真正理解一个人的心性?
本文不讨论李自成的春风得意,而是着眼于他失败过程中的四位谋士的心理变化、所作所为以及最终的结局,揭示他们在这场“土崩瓦解”的大乱世中如何体现出人性复杂的光与影。
刘邦曾说:“论运筹帷幄之中、决胜千里之外,他不如张良;战必胜、攻必取,百战百胜他不如韩信;维持地方、周转粮草,致使汉军百战而粮草不绝他不如萧何。”这三位重要人物都为刘邦所用,最终帮助他成就了汉朝的基业。每一位在自己的领域都有着极高的才能,因此刘邦才得以称帝,统一天下。
展开剩余78%在李自成的团队中,李岩则是与张良相似的人物。他出身显赫,父亲李精白曾任兵部尚书和山东巡抚,这样的家庭背景让李岩拥有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识。与张良一样,他也有着一股侠气。张良曾为家仇刺杀秦始皇,而李岩则在乱世中目睹百姓疾苦,亲自开粮仓施救,写下《劝赈歌》,呼吁官府放粮,最终因其仁德和侠义得到灾民的拥戴。李岩被人民推举为义军领袖,投身李自成的起义军,成为一位为百姓着想的青年英雄。
牛金星是李岩推荐给李自成的一位落魄举人,曾因遭到同县士绅王姓家的陷害而被罢官、下狱,并被迫服劳役。尽管生活困顿,牛金星依然未放弃自己的举人身份,心中总是想着如何恢复名誉,重新回到仕途之中。此人性格深沉,既有狭隘的自尊心,又有很强的权谋欲望。
宋献策则是另一个与李自成关系密切的人物。他外表平凡,身材矮小,外号“宋矮子”。但长年在江湖上的经历让他对人心有着独到的理解。他精通各地风土人情,也拥有高超的判断力。在李自成的阵营中,他提供了不少极具战略意义的建议。
最后,顾君恩是一位才智非凡但低调的谋士。尽管他在四位谋士中显得最为低调,但却提出了关键性的战略主张:主张通过占领陕西,招募北方精锐,进而以山西为起点,兵发北京,最后统一天下。他虽然名声不显,但实际上在策划和战略布局上具有极高的才能。
李岩作为李自成团队中的关键人物,提出了“开城门,迎闯王,闯王来了不纳粮”的主张,这是李自成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李岩的主张注重民心,提倡礼贤下士、除暴安民,以此来聚拢人心,获取百姓支持。然而,李岩的理想主义并未完全落实,因为在明末社会动荡的背景下,满河南的流民需要大量粮食,而这些粮食大多被地方的藩王和士绅掌控,李岩的理想并未考虑到物质基础的艰难。
牛金星抓住了这一点,并根据形势调整了李岩的方案,提出了更为务实的“少刑杀、赈饥民、收人心”的策略,减少暴力并通过士绅的粮仓赈济百姓。这一方案更具可行性,使得牛金星成为了李自成的实际操盘手,负责军队的组织、粮草调配及政务管理。
宋献策则给李自成带来了“十八孩儿当主神器”的口号,虽然这句口号看似荒诞,但却深得百姓心。李自成或许并不完全相信这一口号,但由于当时的大部分人并不识字,口号的传播效果远超了个人的信仰问题,关键是大多数百姓认同了这一说法,这也是一个领袖的智慧体现。
顾君恩则是一位低调的战略家,他提出了在陕西建立根基,借此积累力量、逐步向北京进军的战略,尽管他没有受到广泛关注,但他却始终坚守在李自成身边,执行战略布局。
最终,李岩的结局最为悲惨。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后,他为制止屠戮与招降吴三桂父子出面劝谏,却未能得到李自成的采纳。在吴三桂投降清朝后,李自成的军队遭遇重大挫败,而李岩试图带兵平定河南,却被牛金星陷害,最终死于李自成的内讧之下,成了一位心怀仁德却被自己人背叛的悲剧人物。
宋献策虽然在李岩死后一度感到失望,表示“十八孩儿主神器”指的并非李自成,而是李岩,但他最终也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。被清军俘获后,他选择投降,虽然不如李岩那般忠诚,却未曾为人所害。
牛金星则最终成了一个卑鄙的背叛者,在陷害李岩后,他因不得人心而选择投降清军,甚至为儿子谋得了官职。然而,他的卑劣行径并未被清军所看重,最终他过着被鄙视的晚年,直到死于孤独与寂寞。
顾君恩作为李自成四大谋士中的最后一位,不离不弃地追随李自成直到最后。他见证了李自成的失败,直到李自成死于九宫山后,他才彻底脱离起义军,选择归隐山林,过上了平淡的生活。顾君恩的人生,恰如他自己的名字,淡泊名利,缘起缘灭,最终选择了远离纷争、寻求内心的平静。
从这四位谋士的结局来看:李岩的悲剧最为令人同情,他虽英勇果敢,却未能逃脱身边人的陷害;牛金星的卑劣让人不齿,他的投降和自私成为了最为可耻的行为;宋献策虽未能完全坚持自己的理念,但他却展现了普通人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和挣扎;顾君恩则是一位真正的智者,他的淡泊与不争,反映了许多人在失败面前的从容和无怨。谁最值得敬佩,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老牌配资平台论坛_专业股票配资论坛_专业配资炒股网站观点